首页 > 代表之窗 > 正文

为了农村孩子的美好明天----记永州市人大代表、瑶族女教师盘晓红
发布时间:2016-04-29 17:37:00 作者: 编辑:redcloud 阅读更多

 

她,是一位从偏远小山村走出来的瑶族女教师;

她是蓝山县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她是永州市师德标兵,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永州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

她是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教师节前夕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

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出席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9年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大典;

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11年被提名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她是6个“儿女”的母亲。

走近盘晓红,走进这个在农村扎根23年的瑶族女教师,了解她的故事,走进她的心灵,笔者也分明感受到她是一个十分阳光的女人,一个为农村教育播撒希望和阳光的瑶族教师,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人大代表。

敢于任事的人大代表

2005年,盘晓红任教的楠市镇中心小学校园环境十分恶劣。操场边一个小山包成了垃圾场,长年累月小山包成了垃圾山,蚕食着本就狭小的操场,1000多名学生连课间操也没个站处。离校园不足20米,有一个化工厂,工厂生产时排放的废气异味熏得全校师生个个掩鼻屏气,每间教室“咳”声不断。校门口的唯一通道,雨天一堆一堆的烂泥让人无法下脚,晴天尘土飞扬……

这一幕幕让盘晓红心痛不已。她与学校校长、老师们讨论解决的办法,很多人都一筹莫展:谁不想有个好的校园环境?历届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有个美好的设想,但都为一个“钱”字所阻,一年又一年仍然是一个设想而已。

“不行,为了学生,这个局面必须改变,而且刻不容缓!”盘晓红郑重提出了要克服一切困难,尽快修路、修操场,搬迁化工厂的意见。

为了带动大家为学校献爱心,她首先捐款200元,然后积极做宣传工作,发动广大老师、学生捐款。同时,她又跑到县发改委、县交通局等二十多个单位,并与楠市籍的私营老板面谈。她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多次和学校里热心支持这项工作的老师下到楠市各村开家长会,发动家长们募捐。经过近四个月的辛苦募捐,共开出收据512张,募集32678.5元资金。很快,一条从校门口连接到镇里的水泥大道修成了;垃圾山搬走了,小山包铲平了,宽敞而平坦的操场也建成了,千余师生有了活动的场地。

这样一来,关心学校的人更多了,许多老师都找盘晓红,希望化工厂也能在她手上搬走。邓志柏、熊普生等老师对笔者说:“化工厂问题仍是个老大难问题。因为人员关系,过去领导、老师也作过努力,但就是搬不走。看到盘晓红校长修路、修操场的劲头,我们虽然增添了信心,但仍有些担心。人家能够把工厂办到你的校门口,关系肯定就很硬啊!”

“人命关天!千余名师生呼吸毒气都不能解决,这事也太讲不过去了,化工厂非搬走不可。”盘晓红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找县、市环保局,找县、市政府,找县、市人大,前前后后找了20多位领导。眼看着一份一份批件下来了,化工厂老板也急了。他心知,这批件、那批件,关键还是学校,是盘晓红写了报告。要想把工厂留住,如今只剩下一条路,做学校工作、做盘校长工作,希望他们能变通!

老板用了最常规的两个办法——请学校领导班子喝酒,找盘晓红个别疏通工作。

盘晓红义正词严:“这不仅关系千余师生健康、生命,也关系到附近几百户居民身体健康。老板你是生意人,最会算账,请你算算这笔账,这不是几十万元钱就可以换来的。搬迁时间可以宽限,但生产必须立即停止。关于这一点,不论你用什么办法,找谁讲,我们都不会让步!”

老板自知难于改变,化工厂也只好彻底关闭。学校的天空重现往日的纯净。

毫无疑问,在这期间,非议、嘲讽、推脱甚至阻拦从来没有离开过盘晓红,但她更多地赢得肯定、敬重、支持和掌声,2006年她再次高票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她说:“这是给了我一个做事的平台,我很喜欢这个平台,我也会用好这个平台。”作为人大代表,盘晓红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意愿,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代表职责。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深入调研了农村老师师资紧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堪忧等问题,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如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批合格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并配备足够的教师,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得到保障。她在保障教育经费、环境治理、关心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谏言有时尖锐得很。蓝山县人大一位负责人告之,盘晓红是市人大代表中历年提建议、议案最多的,质量也较高的代表之一。我们人大为有这样的代表叫好。

 

爱生如子的“妈妈”教师

作为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2004年暑假,她着手进行对农村孤儿和特困学生的调查工作。她连续48天冒酷暑、顶烈日,走访了15个乡镇的38个自然村,行程千余公里,走访了65名孤儿和特困学生,对他们所遭遇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并作了十万字的调查报告,写下十多个篇幅较长、催人泪下的故事。其中《孤儿封江红和封艳红的遭遇》、《方进,我以后能帮上你的忙吗?》两个故事刊登在200410月和12月的《蓝山风情》报上,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她还把她所采访的每一个孩子的大概情况打印出来,并配上照片,整理成一本厚厚的资料,连同她写的题为《农村地区孤儿和特困学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送县市教育局、县妇联等单位。她甚至只身到广东中山、东莞等处去寻求资助。

经团县委和妇联牵线,企业家、机关干部、教师、医师等等,一个又一个爱心人士与孤儿结成对子。通过工作,还为孩子们争取到外资、台商等企业的爱心捐助。仅教育局就争取到外资企业湘威集团40万元助学金,按每年每人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2000元、高中生4000元不等的学习生活费标准,资助全县孤儿及特困学生。终于,65个孤儿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但盘晓红觉得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离不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更离不开母爱。自200410月起,她不顾家境清贫,义无反顾地把五个孤儿带在身边。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对一般人来说如此,对盘晓红夫妇来说则是更加难上加难。因为他们是白手起家,夫妇两人工资都不高,又还未购房,平日在校住公房,寒暑假回到家里,就住父母分给自己的一间旧房子,自己唯一的女儿都只能跟奶奶睡。她给每个孩子制定了快乐成长计划。读书、唱歌、学英语、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献爱心、写日记成了每天孩子们的必修课。尽到了一个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照顾和教育的责任。

不关是这几个孤儿,还有许多不幸孩子的教育成功,说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她的同事是如数家珍,黄兆生是一个让全校师生、全村老少头痛不已的孩子,经常逃课,十天半个月都是在县城晃悠,甚至通宵达旦泡网吧,平日贪吃贪玩,小偷小摸,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连他自己的父母亲和其它所有老师都认为这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但盘晓红不抛弃,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从20079月开始,她就把黄兆生带在身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教育。他不肯进教室,就让他跟着自己去上课,自己到哪个班,就让他跟到哪个班听课,一有空,就单独给他“开小灶”,教他读书写字,教他为人处事,但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纠正的,多少次的反复无常、多少天的呕心沥血,整整三年,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盘晓红硬是将这块顽石捂热了。现在的黄兆生对人有礼貌,会帮老师安装电路、修水管,还经常帮村里人修理家用小电器,还能帮助盘老师教育其他的学生……多年的教育经验,让盘晓红坚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充满教育智慧的爱更能创造奇迹。

 

勇于探索的执着校长

2004年下期,组织上安排盘晓红到楠市中心小学任副校长,主抓学校德育工作。到楠市中心小学工作后,她的工作热情比以往更高,但面临的困难也更大。学校有一千多师生,但校纪校风较差。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36个中心小学、完小中,排名倒数第二。为改进校纪校风,使学校的管理上个新台阶,她在征求了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对学校老师进行德育工作考评。她对学校各班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组成了一个德育帮扶班,自己亲自抓德育帮扶班的工作。她与他们交朋友,和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的学习,组织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逐渐变得明理、勤学、守纪。

此外,盘晓红还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每天课间操后的几分钟,她都要充分利用起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安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她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尤其是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多,为了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针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开设了“美心课”,培养善良、有公益心、负责、诚信、文明的现代小公民;同时她还举办了家庭教育讲座,从2010年下期起,已经举办了16期。家长们积极到学校来听盘晓红的家庭教育讲座,在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教育孩子等方面都得到了有益的指导;美心课和家庭教育讲座已经成了这所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201169日至12日,她带领15名师生到广东佛山同济小学开展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她和学校其他老师辛勤而有创造性的工作使学校的校纪校风有了明显好转。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她和校委会领导商量,要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出台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学校质量奖发放办法》等一系列学校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学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有了起色,教学质量在全县综合指数排名中跃居中上水平,学校在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在教学中,盘晓红为寻找通向学生的心灵之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她是一名思想者,以近百万字的笔记和日记记录了自己的教育思考;她更是一名践行者,用自己创新的火花点燃实实在在的行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她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她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低调做人,但又高调做事。为了发挥模范教师的带头作用,影响教育更多的教师,她接受市、县教育局的安排,曾到市委礼堂及其他一些县区给教师和干部作师德报告,先后讲了八场,听众逾万人。每讲一场,她都精心准备,用真心真情、用自己真实感人的事例来打动每一位听众的心,使他们受到了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盘晓红就是这样以敢于任事的责任意识,爱生如子的师德情怀,勇于探索的教育追求,为学生、为教师、为学校、为教育撒播阳光。在崇高的荣誉面前,她不骄不躁,仍然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工作;为了农村孩子的美好明天,盘晓红正用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和对祖国人民的赤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诠释了新时期人大代表的执着人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