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人大 > 正文

东安人大“接地气”——东安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三走”活动小记
发布时间:2016-04-29 17:20:08 作者: 编辑:redcloud 阅读更多

东安人大“接地气”

——东安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三走”活动小记 

 

(蔡小平  报道)“你在一次会议上提了几件建议?有没有得到答复?”“提了二件。都收到了答复件。”“你对答复是否满意?”“一件满意,一件基本满意。”“你对县人大常委会如何做好工作特别是做好代表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今天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

这是东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文高平在最边远的南桥镇走访时,与县十六届人大代表谭德胜的一段对话,也是东安县人大常委会开展走基层、走代表、走选民主题实践活动、主动“接地气”的一个缩影。

 

 东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文高平(左二)与谭德胜(右二)表促膝谈心

   “群众所盼就是人大所行”

 换届之后,县人大常委会本着“权力民赋,必须用权为民”的理念制定工作要点。安排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走基层,要求各工作机构全面分析县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并到基层调研,提出建设性建议意见,为常委会确定今后监督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2012108日,是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的第一个工作日。常委会主任文高平就带领五名副主任和工作机构负责人深入县城几个大的住宅小区进行视察调研,了解县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并召开座谈会,为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办理一次会议主席团确定的唯一的一件议案《关于在住宅小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的议案》出主意、提建议。目前,该议案办理工作进展顺利。几个试点小区改变了昔日脏乱差的面貌。

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也在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按照“三走”活动“七进”的要求,进监督单位、进农户、进代表活动小组、进企业、进社区、进重点建设项目、进学校,调研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所盼所想。

“工业效益不理想,园区工业严重滞后,对财政贡献率不高。”

“农村山塘水库作用日趋萎缩。”

“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不全,破损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县城居民向小区集中,但物业管理良莠不齐,对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有很大的影响。”

“农村商店销售‘三无’产品和过期商品的现象屡禁不止,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不能放松。”

……

通过分析、走访和调研,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反映的各行各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被搜集上来。

“人大工作既要议更要行。群众所盼就是人大所行。”常委会主任文高平掷地有声地说,“2013年监督工作重点就以这些问题为突破口。”经过主任会议认真筛选,代表视察监督“十大行动”内容出炉了——“重点项目建设行”,突出重点工业项目,关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管理行”,突出县城建设管理,关注创卫工作;“农村水利建管行”,突出水利建设与管理,关注农村山塘水库河流治理;“食品药品安全行”,突出食品、药品市场管理,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公路建设管理行”,突出公路建设管理,关注农村公路管护和安保设施;“文化教育强县行”,突出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关注教育质量提升;“劳动就业保障行”,突出劳动保障工作,关注就业与再就业;“生态环保世纪行”,突出生态和环境保护,关注污染企业的治理和湘江及紫水等水资源保护;“小区物业管理行”,突出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建设,关注小区卫生与安保;“司法公平正义行”,突出法律监督和司法公平公正,关注司法审判和司法调解。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小区物业管理行、重点项目建设行、城镇建设管理行、文化教育强县行四次视察活动,参与视察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180人次,提出建议批评意见80余条,综合整理出16条视察意见交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研究办理,定期听取办理情况汇报。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行”代表集中视察活动

有了‘娘家’的支持,我们代表履职更有劲了”

 

东安县选举产生的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共245人。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系工作最有力的一项保障措施,就是将218名县人大代表按区域划分给2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为联系对象,少则6人,多则11人。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联系县人大代表,每个季度不少于1次,集中性走访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通过走访联系,面对面宣传形势政策,培训业务知识,了解情况,征询意见,重点了解代表所提议案和批评、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以及依法履职情况,同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常委会主任文高平联系10名人大代表,但他已经走访联系代表60余人次。每次走访,文主任与代表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代表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代表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听取代表履职工作打算,为代表正确履职出主意、提建议,鼓励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努力发挥代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宁苏君有11名联系对象,常委会副主任胡贤吉、唐新柱、胡慧川、蒋永辉分别有710名联系对象,第一轮走访都已完成。

常委会副主任胡贤吉在芦洪市镇槐花村走访县人大代表周永亮时,了解到该村有一条600米的灌溉水渠积淤很深,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群众迫切盼望将水渠进行一次彻底清淤,并进行三面防渗,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他回来后立即找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进行协调,并将开发办的领导和技术骨干请到槐花村进行现场办公,当场确定了水渠清淤防渗方案。目前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即将投入施工,按规划4月底将竣工投入使用,今后灌溉高峰期,该村的农民将告别日夜轮流守水的日子。“人大是代表的‘娘家’。有了‘娘家’的支持,我们代表履职更有劲了。”周永亮代表底气十足,“我也要多走访选民,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共同把这件事办好,让全村人感受人大的关怀。”

    常委会委员卿仁东是机关简报《东安人大》季刊编辑部的负责人,“三走”活动让他掌握了大量优秀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到基层走一走,才知道我们人大代表的事迹有多鲜活。”谈到走访工作体会,卿仁东委员心有感触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已经走访联系代表290余人次,听取收集建议意见80余条,帮助、督促解决实际问题12个。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职还不满180天。广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县人大常委会的号召,定期或不定期走访选区选民,听取意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白牙市镇茶源村支部书记唐佑明,是连续两届的老人大代表。“百姓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百姓。”说起履职,他的话语朴素中带着兴奋。“老百姓的要求就是我的职责。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被群众称为“一心为民的当家人”。前几年,他带领两委干部和全村人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杉树山自然村为重点,以点带面,全村硬化了入户道路18公里,先后改造无害化厕所123 座,新建沼气池58口,新建垃圾池5座,落实了全村垃圾清运,做到垃圾清运不留死角。同时依托城郊的优势,抓亮化、绿化工程建设,通村道路两侧全部栽种了行道树,新设花木景观5处,安装照明路灯10盏。还克服资金短缺困难,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修建了村级活动中心,建好了村综合办公楼、村便民中心、农家书屋、健身活动室,使茶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10月,他在13组走访时,群众反映引水渠年久失修,引水很困难,需要维修,他听到耳里、记在心里、计上眉头。第二天就召开村两委会,商定水渠维修计划。在他的组织领导下,长达1500米的水渠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清淤、三面水泥防渗竣工了,一条全新的引水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此13组农户农业生产引水再也不愁了。

    被群众称为“小巷总理”的女代表蒋秋玉,是“三走”活动中涌现出的又一位先进典型。1992年,蒋秋玉从新圩江镇来到紫溪市镇开办了一家水泥预制场,并在这里定居。作为一名外来人,蒋秋玉以其真诚、务实、精干打动了东正街2000多名群众。2007年在居委会换届选举中,东正街的群众把她选为居委会主任,同年选为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29月再次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为了回报群众的胜任,蒋秋玉从没懈怠过。在她的管理下,东正街的环境美起来了,街道靓起来了,社会秩序好起来了,群众的心情更好了。去年再次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后,她的第一要务是要让东正街的老人乐起来。东正街居委会,是紫溪市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村里却一直没有办公场所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创建东正街老年大学一直是蒋秋玉的一个心愿。为此,蒋秋玉走访了东正街的每一户居民,将她的第二任期的第一施政目标全盘托出,就是要为居委会的老人们建一所老年大学,供老年人开展活动。“我是外来人,大家相信我,我会让居委会每一个人满意的。”蒋代表的话,打动了每一个居民。全体居民认可后,蒋代表带头为筹建老年大学捐款1000元,还带领居委会一班人员跑上、跑外,多渠道筹措资金,得到了县直有关部门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积极争取下,终于筹集资金17万多元。201210月下旬,开始了居委会老年大学的建设。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一栋总面积386平方米,总造价30多万元的居委会办公楼、老年大学综合楼终于建成了。东正街从此有了自己的办公楼,老年人也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现在,蒋秋玉正在谋划着如何将老年活动中心办好,让居委会的老年人过得更幸福。

    王敦好代表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农民实业家。自己富了不忘百姓。他不仅经常帮助本村困难群众度难关,还长期支助着芦洪市镇蔡家洞村现年46岁的残疾人蔡孟平,每月生活费1000元,春节过年费3000元,已经连续支助五年,被誉为“农民慈善家”。20129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后,经常回到选区去走访群众。今年春节前,他再一次回到芦洪市镇芦江村走访,村干部告诉他,该村2组村民王小阳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导致家庭困难,正在读初三、学习成绩又好的女儿王思莲准备放弃读书,春节后随亲戚外出打工挣钱以补贴家用。王代表立即与村干部到王小阳家去走访,找王小阳父女俩谈心,叫王思莲安心读书,由他负责其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在王代表的关心、支助下,王思莲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安心读书了。这次走访,王敦好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本村有60岁以上的老人约1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有近40人,而一半以上的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无人照顾成为“空巢老人”。他当即表示拿出60万元,为村里修建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建成后,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来参加活动,免费提供中餐。目前中心规划、选址已经完成,正在设计施工图,有望5月初破土动工。“能帮一个是一个,帮一点是一点。”王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村里选出的人大代表,懂得感恩,为村里和选民尽一点微薄之力,是我这个在外打拚游子的小小心愿。我还没做好,请多指点,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