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人大:开门整改重民意
“县人大对群众反映开展紫水河环境整治的意见很重视,措施硬、力度大、效果好,让群众参与整改的全过程,不仅听取老百姓意见,还邀请我做为群众代表参加‘电视问政’,我对整改结果很满意。”白牙市镇茶亭社区居民蒋平贵在参加紫水河流域保护管理工作专题询问现场会后感慨的说。这是东安县人大开门搞整改,取得较好实效的一个缩影。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东安县人大坚持开门整改,围绕35项突出问题,迅速分析研究,明确责任领导、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建立台账,逐一整改,坚持阳光公开,作出公开承诺,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真正做到整到实处,改到关键。
敞开大门听民意。开门搞整改,主动听民意,通过电视、网络、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将排查出的“四风”问题向群众公开,通过设立公开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征询等方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制定整改方案找准靶子。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开展蹲点调研、轮班接访、随机走访,先后召开22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和反馈会。机关党员干部直接扎到人大代表和选民中间,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征求到各类问题和建议32个,为整改落实“把脉问诊”开好“处方”。
建立台账亮承诺。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常委会领导班子坐下来,对照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一条一条梳理归类,一项一项列出整改清单, 从工作问题反思作风问题,从群众意见反思“四风”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目标、责任、措施和时限,并进行公示。常委会主任文高平带头在6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的推进会上揭短亮丑,查摆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9名人大党组成员和7名委办“一把手”做出全体干部职工会上作出公开承诺,机关50多名党员干部通过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不达标准不销号。采取倒逼整改机制,确保向群众公布的整改清单、作出的整改承诺,说出一条就要做到一条。通过在新闻媒体上,晒问题、晒整改、晒成效,开展“电视问政”。召开座谈会、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让群众评判整改成效,群众不满意、事项不销号,坚决“回炉”,让群众看到整改决心、得到真正实惠。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紫水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全程录像方式对紫水河流域保护管理专题询问现场进行录播,实行“电视问政”。在县人大刚性监督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乱倒生活垃圾、违章建筑、网箱养鱼、非法采矿等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新老非法采矿点22处,水上餐饮经营店2处,网箱养鱼173口,查处非法采砂船2只,回填水塘4处,拆除非法建筑物23处,拆除非法搭建娱乐设施1处,收到了较好的整治成效。紫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护管理,今年该县将高岩水库和紫水河流域打捆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在湖南省19个申报项目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全票通过省级评审,提前进入国家级申报程序。
截至目前,东安县已落实整改事项35个,其中只涉及个人的就有3项。(唐明登)